Technology
技术转移
从腾冲科学家论坛看“第一资源”
来源:本站 时间:2025/02/08 09:24:00 浏览量:439 点击收藏 分享

  12月6日-8日,2024腾冲科学家论坛在云南省腾冲市举办,吸引了千余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齐聚一堂。

 

  开幕式现场

一个边陲小城怎么成了科学家论坛的选址地?究竟有何魅力吸引到众多科学家的目光?

腾冲科学家论坛是由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南开大学原校长饶子和共同发起的。1938年,在民族危难的抗日烽火中,这三所学校转移到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因此三位老校长对云南有深厚的情感。之所以选择腾冲,还因为它的气候、人文等环境和瑞士达沃斯小镇非常相似,让科学家远离城市的喧嚣,在这里放松身心、畅谈学术。

  腾冲科学家论坛作为我国科学界的盛会已连续举办了三届,为科技交流和产业发展搭建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桥梁。在论坛的带动下,各方贤才纷至沓来、诸多项目落地生根,云南和腾冲的优势正在被看见、被选择。

汇聚人才,点亮创新之光

  正如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所说,“腾冲科学家论坛像恒星一样发光发热,吸引众多优秀科学家齐聚一堂。”论坛自2022 年起,已逐步成为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汇聚的重要舞台,吸引了包括院士专家、大学校长、青年学者和企业家等在内的众多人才。

图片

  分论坛现场

“面对未来的人才需求,我们希望将人工智能纳入到通识教育的范畴,同时以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为牵引,重构高水平的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

当下,人工智能逐渐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创造出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成为本届论坛嘉宾关注的焦点话题。人工智能对教育、科技、人才有何影响?与会专家表示,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融合,不仅在于提升科研效率和创新能力,更从根本上打破了学科边界,加速了知识体系的重构与演化。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在大学校长分论坛上倡议:

“我认为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就是科技创新的加速器。”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说。他提出,要加大对青年交叉人才的支持力度,加快遴选一批具有交叉背景和国际视野的顶尖青年人才,以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在算力、经费、工程团队等方面给予稳定的支持,充分发挥人才和资源1+1>2的叠加效应。

  “腾冲科学家论坛的可贵之处就是能够在这样一个风景优美、生态良好的地方,聚集众多科学家,尤其是多学科的科学家展开学术交流,促进思想碰撞与新技术落地。”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王红阳说。

论坛的影响力远不止于人才交流层面,还在人才智力引进、科研合作、平台建设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

截至2024年,论坛累计为云南促成人才引进项目496个,仅2024年论坛期间,就促成招才引智项目110项,成功引进高层次人才280余名,为云南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智慧活力。

产才融合,搭建金融桥梁

  与往年相比,本届论坛更加注重资源成果转化落地,也更加注重金融的加持和市场的助力。

要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增量”,成果转化是关键一环。

本届论坛举办了科技创新成果展示与转化应用对接活动,结合云南重点产业,发布了216项国内先进科技成果和100项技术需求。

  其中,中国科学院李灿团队带来的“风光耦合柔性电解水制绿氢与二氧化碳合成液态阳光甲醇”项目引人注目。该项目利用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通过电解水制氢,并与从空气中捕获的二氧化碳合成甲醇,把太阳能以液体甲醇的形式储存起来,从而方便使用。

  “云南有着丰富的风光水电资源,项目将在交通运输、钢铁冶金、能源化工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和资源高效利用,也会在全国范围内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团队成员韩涤非说。

  成果转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落地还需要攻克金融阻力、政策协调等难题。云南省科学技术院党委书记、院长胡启相说,借助腾冲科学家论坛政产学研平台的优势,可以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促进协同合作,提升成果转化效率与成功率。

  为进一步拓展成果转化渠道,论坛开通了线上成果转化平台。平台集信息发布、初步沟通、供需匹配度评估等功能于一体,与线下对接活动相互补充,构建起“线上+线下”的转化模式,为成果转化提供更持久、更深入的对接服务。自2022年首届论坛举办以来,腾冲科学家论坛已累计促成招商引资项目780个,协议投资高达1900亿元。

  科技创新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清华大学原校长、腾冲科学家论坛主席顾秉林在“科技+金融”分论坛上表示,科技与金融的双向奔赴,将推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激发经济增长活力。

“始于科技,成于金融,兴于产业。”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说,科技创新具有周期长、失败率高等特点,从基础科研到成果落地转化,需要经历漫长的周期,以及大量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这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应积极发挥作用,从产品、制度设计等层面高度包容失败,引入耐心资本,为创新主体营造宽松包容的环境。

  在此背景下,本届论坛宣布启动腾冲科学家论坛发展基金和中药材产业发展基金。这两大基金将重点支持论坛链接的专家资源与优质成果,确保科技成果顺利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薪火相传,弘扬科学家精神

  腾冲科学家论坛源自西南联大的辉煌历史。在本届论坛首次举办的女科学家论坛上,82岁的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名誉会长王志珍着重强调了爱国情怀的重要性。她指出,回顾腾冲的抗战史,那是无数先辈用鲜血和躯体铸就的胜利,当代女科技工作者在专注科研的同时,必须注重培养自身的爱国情怀。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科学家肩负着怎样的使命?论坛设立的腾冲科学大奖给出了一种答案。该奖项旨在奖励在科技前沿取得重大突破、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人类面临重大问题和挑战、研究成果取得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等的全球科学家,激励广大科技人才勇攀科学高峰,为科技创新事业做出更大贡献。今年的获奖者为薛其坤、谢晓亮。

图片

  2024腾冲科学大奖颁奖仪式

  “当今是中国科学家最幸运的时代,也是国家最需要科学家做贡献的时代。”谢晓亮说,希望身逢盛世的年轻科学家,秉承西南联大精神,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在中国做出更多原创性的科研成果,为世界科学发展贡献更多力量。一同获奖的薛其坤也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国家科技实力的自立自强密切相关,在世界科技前沿领域,中国人必须有所作为。

“传承西南联大的爱国精神,传承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秉持科技引领未来、造福人类的宗旨,在科技强国之路上,敢为人先,勇毅前行,这就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论坛特有的精神气质。”

顾秉林说。